寫這篇文章是想分享一下我的這個黑色文件夾。

用了快八年的文件夾,一些部件也已磨損或遺失了。
嗯?你問什麼?「這個黑色文件夾有什麼特別的?」它可是特別得很呢,看看翻開它後裡頭的文件夾層設計!
沒錯,它不像一般的文件夾那樣,裡頭只有一個個的透明塑膠袋型的夾層,而是只有上下的透明塑膠片,中間是完全鏤空的!

中間鏤空的夾層設計,超天才的!
這對放樂譜來說可是十分地方便!每次在樂譜前練習(無論是一個人練樂器,還是在有指揮的多人樂團中排練)的時候,在樂譜上用鉛筆塗寫或擦掉筆記是必定會發生的事。這個時候,使用這類中間鏤空的文件夾存放樂譜的話,就可以直接往仍然放在文件夾的樂譜上寫字,而不用每次都要把樂譜從塑膠袋夾層裡拿出來,寫寫擦擦後再放回去!這真的是超天才的設計,對像我這樣常參加樂團排練的人很有用!
我會知道這類文件夾的存在好像是因為某次中學管樂團爲了準備在 2018 年第一次舉辦的《duo 管弦勢》管弦樂團合體演奏會而辦的集訓營中,特意從臺灣過來指導我們的曾柏瑜1教練稍為提及並推薦這種文件夾(而且他當時還強調基本上只有日本才找得到),所以我才在 2017 年尾的家庭旅行趁著難得來到日本的機會,特地到當地的文具店尋寶並買到的(會強調「好像」是因爲我找到的相關照片的時間點和我的記憶似乎對不上,所以可能有誤;但我至少依稀記得的是某位來自外地的教練或指揮在某次集訓營時提及這類文件夾)。

當時的《duo 管弦勢》(1.0)演奏會宣傳資訊。
當時決定選購的,也就是我現在擁有的這份文件夾,是日本文具廠牌 KING JIM 的カキコ(KAKIKO)系列黑色文件夾。我買的是可存 40 張 A4 紙的款式,沒記錯的話當時的定價爲 800 日幣2(不含消費稅3)。雖然換算成馬幣並以馬來西亞的物價標準來看的話是滿貴的,但它不僅是一分錢一分貨,這東西真的就像當時曾教練(或另一位以前指導過我的教練)說的一樣,還真的就只有日本4才會生產(後來某天在馬來西亞再次碰見這類文件夾還是在一間日本貨專賣店才看到的!),所以當時不買的話可能之後就沒機會了。再說,到最後我的確滿頻繁使用它的,所以算是沒有白花錢啦。

這個文件夾是來自日本的カキコ(KAKIKO)系列文件夾。從其側面真的可以看出它歲月的痕跡……

2018 年 3 月 21 日,當時的集訓營中與曾教練的合照。我手上拿着的就是才剛買不久、狀態還很新的這個文件夾。
不知不覺,這文件夾也陪著我快八年了,並且與我度過許多的樂團演奏會(尤其是讀大學的時候)。想必接下來的日子它還會繼續伴隨著我參與更多的演奏會……
……的吧?是嗎?
抱歉,文風突然一轉,要開啟消沉模式了。老實說,參加了這麼多的樂團演奏會,雖然的確從中認識到不少新樂友,並且每次演奏曲目裡的一首首樂曲的當下是有樂在其中,但不知為何,最近我開始會在每次演奏會結束後,便會產生場後疲勞。
我會開始糾結每場演奏會裡打錯的音,為自己導致演奏會的品質未臻完善感到自責5(即使問題不完全出於我),甚至開始對來來往往但總是無法保持聯絡、甚至久了可能還會被自己遺忘的新樂友感到麻木。到最後,一切只剩下對自己的疑問:「把自己搞得這麼累到底有什麼意義?」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 burnout 吧。
唉……情緒宣洩完了。接下來是冷靜思考時間。嗯……對我來說最理性且比較適合我的做法可能就是……讓自己休息一下,空出一段時間不要一直在演奏會之間奔波了。暫時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別的事情上,重新打起精神來後再繼續實踐自己的熱情也無妨。我想這就是我會走的下一步吧。希望啦。
這個黑色樂譜文件夾,我不希望它從此被放在一旁積灰塵(雖然不是不可能發生)。它是我從中學開始培養起來,那份對管樂的熱情的象徵。這份熱情可說是我少數可以維持這麼長時間6的熱情了,我得要好好珍惜它。趁我還有力氣和時間的時候。
-
爲了寫這篇文章重新查詢同款文件夾時發現它不意外地漲價了,目前(2025 年)的定價爲 1 080 日幣(不含消費稅)。順帶一提,カキコ系列中竟然也有賣可以一下子展開三、四張紙的「真·樂譜文件夾」。不過它最多只能放四張紙,所以不太適合存放多份樂譜。 ↩︎
-
當時日本的消費稅率才 8% 啊,要是遲多幾年買的話就得要花更多錢了……不過如果是作爲外國遊客在當地買的話,因爲可以辦理退稅,所以沒差?等一下,日本政府最近(2025 年 6 月)要考慮取消外國遊客退稅政策?好吧,過幾年後可能就會有差了。 ↩︎
-
甚至可能也只有 KING JIM 這個廠牌才有在售賣(畢竟他們在網站上特別強調「無需把文件拿出來便可在上面寫字」作爲其カキコ系列的賣點),但這只是我個人猜測。 ↩︎
-
尤其是當每次練習時幾乎不會出錯的段落偏偏在演奏會當天才頻頻打錯音的時候。這更令我感到挫折。 ↩︎
-
到目前(2025 年)為止,也差不多有十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