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周若鵬《火車火車不嘟嘟》後有感

馬來西亞的大衆運輸系統還是得需要國人多多支持啊。

某天逛着馬來西亞專欄作家周若鵬的網站時,讀到了一篇題爲《火車火車不嘟嘟》的文章。

該文章篇幅不長,基本上就是一篇他最近多年來第一次乘搭馬來西亞1的長途火車時的經驗談。從他的文章敘述看來,他搭乘的應該是由馬來亞鐵道公司Keretapi Tanah Melayu Berhad, KTMB)運營的電動列車服務Electric Train Service, ETS)中從西馬北部的檳城北海(Butterworth)經過中部的吉隆坡中央Kuala Lumpur Sentral)總站並通往南部的柔佛新山(Johor Bahru)2的路線。而我大膽猜測他應該是從吉隆坡出發,搭火車北上到北海。

馬來西亞鐵路路線圖。圖片取自 maps Malaysia 網站並由筆者本人加爲改圖以方便說明。含箭頭的藍線部分爲吉隆坡至北海的路線。

馬來西亞鐵路路線圖。圖片取自 maps Malaysia 網站並由筆者本人加爲改圖以方便說明。含箭頭的藍線部分爲吉隆坡至北海的路線。

這個 ETS 服務我也有搭乘過。我是在 2015 年(沒錯,十年前!)家庭旅行的時候搭乘從北海到吉隆坡的電動列車。當時候的整體搭乘體驗已經是出乎(當時的)我意料地好:車廂乾淨現代化、有地方放行李、有冷氣(這很重要!)、座位舒適、沒什麼噪音……總之該文章提及的優點,那時候搭乘該火車的我也有體驗到。

無論是長住在西馬的人還是來西馬玩的遊客(會強調西馬的原因請見此腳註1),有機會的話都應該試試看這個 ETS 服務。該服務的現代化程度作得很完善,完全會打破你對馬來西亞火車服務那「仍然老土殘舊」的想像。


話說回來,該篇文章中的這兩句話,讓我頗有感觸,也是促使我決定寫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

數十年來第一次搭火車。

火車這些年來變成什麼樣了?我竟完全不知。

我覺得那兩句話,也許是不少馬來西亞人對當地大衆運輸所抱持的態度的縮影。馬來西亞的大衆運輸使用率到了 2025 年 5 月,也只有低得可憐的 25%。我想這個低使用率,馬來西亞人對公共交通的負面刻板印象3,以及對其的漠不關心,可以說是主因之一。當然這不是要針對或影射該文作者,而是想表達他乘搭當地大衆運輸時的感受與想法,某種程度上會與好一些其他馬來西亞人有所共鳴。

我不責怪會對當地大衆運輸有負面印象的馬來西亞人,畢竟幾十年前馬來西亞的大衆運輸品質的確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不過套用一句英文俗語:「credit where credit’s due」,馬來西亞近年的大衆運輸服務,無論是短程(至少在大吉隆坡一帶)還是長途,其實已經發展到稱得上便民的程度了。所以,有得搭乘大衆運輸(尤其是地鐵和火車等)的馬來西亞人,與其一直爲了當地的都市塞車問題而抱怨,不如試試改坐地鐵、改坐火車。我相信你一定會如該文章作者在結尾寫的那樣:

我當然不可能放棄開車,只是對公交改觀……

(至於包不包括「不可能放棄開車」那部份,完全看讀者你自己。)

不僅如此,你也能爲改善塞車問題出一份力喔!

大衆運輸是個百利而無一弊的東西,我建議大家都應該多加利用。


延伸閱讀


  1. 雖說是馬來西亞,但嚴格來說是西馬比較貼切。上面提到的「馬來亞鐵道公司」(KTMB)只運營在西馬的鐵路服務。至於東馬的長途鐵路系統發展啊……和西馬比起來可說是望塵莫及。目前東馬只有沙巴州西海岸有鐵路服務(之前甚至只有蒸汽火車可以搭!不過可幸的是由於近年來該服務有獲得設備升級,現在我們得以搭到比較現代化的火車),而沙巴東海岸、甚至是作爲馬來西亞第一大州的砂拉越完全沒有鐵路經過

    說真的,無論是馬來西亞政府還是私人界,都應該要爲東馬的鐵路發展多給點力啊。至少正面來看,砂拉越目前正在首府區建立當地的輕快鐵服務,這不失爲一個好的方向。 ↩︎ ↩︎

  2. 實際上在此文初次發佈之時,這條路線目前最南邊只能到柔佛中部的居鑾(Kluang),至於到新山的路線預計會在 2025 年尾開放通車。 ↩︎

  3. 除了「麻煩」、「花時間」之外,其中一個也常從我身邊的人聽到的、比較「獨特」的刻板印象就是將「使用公共交通」與「社經地位」掛鉤的發言,例如「火車都是來自孟加拉的外勞才搭的」。 ↩︎

最後更新 2025/10/06
使用 Hugo 建立
主題 StackJimmy 設計